首页 > 幸运五分赛车

幸运五分赛车

原标题:对话倪光南:操作系统生态建设难 鸿蒙应尽快建自有生态

新京报记者 许诺 陈维城 编辑 梁缘

8月9日,正在厦门参加中国人工智能峰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倪光南院士曾参与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的研制工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的研究,后来又率先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是国内顶尖的计算机专家。

对于当日最受关注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问世,倪光南表示,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核心技术,中国是肯定需要掌握的。在操作系统方面,不一定是我们的技术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上更加难一些。我们希望我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能够在我们自己庞大市场的支持下,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系统。

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更难 希望华为鸿蒙更快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

新京报:华为8月9日发布自主开发的鸿蒙系统,作为中国自主操作系统的倡导者之一,你如何看鸿蒙系统?

倪光南: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核心技术,中国是肯定需要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还是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要自主可控。国家层面对此大力支持,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也做得比较成功,华为就是一个典型。所以我们对华为马上要发布的鸿蒙系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在操作系统方面,不一定是我们的技术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上更加难一些。因为发达国家先入为主,已经在市场中建立了完备的一个生态系统,而新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市场的良性循环才能建立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中国有个有利条件,就是我们的市场很大。我们希望我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能够在我们自己庞大市场的支持下,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系统。

新京报:除了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之外,哪些小企业值得关注?

倪光南:现在社会上普遍很关注一些成功的大企业,但我们相对来说更关心比较小型的、创新型的企业。大企业有能力去整合很多资源,通过研发或并购等多种方式来获得技术优势。然而其实也有很多小企业,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综合能力,但是在某些方面具备非常强大的技术实力,这种企业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我们大赛本身来说,未来我们也会调整竞赛的规则,根据学界业界的发展动态,设置更为精细化的挑战,给小型创新企业更多的机会。

发达国家金融跟科技的结合做得比较好 科创板是很好的尝试

新京报:中国距离一个真正的创新强国、科技强国还有多远?

倪光南:我们的综合国力现在已经比较强大,而且在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上的积累,也有很大的优势。另外,我们的国内市场也很大。对于科技创新来说,我们在国家政策、人才和市场方面都处于很有利的地位。通过这些要素的带动,我们会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差距,把课补上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创新都要靠科技的支撑,通过市场进行良性循环。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对于国家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途径。

新京报:对于创业者来说,目前的创业创新环境是怎样的?

倪光南:回顾整个中国历史,我认为现在是创新的最好时机,现在有越来越多在国外读书工作的人回到国内,也是因为大家都想抓住这个机遇。中国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对于任何一个想做创新的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他们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智慧能力贡献出来,同时也能取得很好的发展和回报。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也已经非常完备,而且是越来越完备。人们的创新成果有了很好的保护,个人和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报。

新京报:8月8日,又有两家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至此,已经有27家科创板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你如何看待资本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倪光南:发达国家的一个优势就是金融跟科技的结合做得比较好,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科创板是很好的尝试,很多科技企业按照过去的规则是无法上市的,但现在我们鼓励更有创新前景的公司去拥抱资本市场。它们的财务报表不一定特别漂亮,但是我们能看到,它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强、发展前景很好。这些做法肯定是有利于推动创新的。

人工智能算法基础与国际仍有差距 但中国在应用方面做得更好

新京报: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情况如何?与国际同行相比,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倪光南: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在算法这样的基础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一些差距。但是在应用层面,我觉得中国做得要更好,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开展得比国外更多。从本次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的获奖成果上看,我们的参赛单位在很多方面达到的效果,已经与国际大赛的优秀成果持平,这说明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力是非常好的。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应用技术,反过来也会尽快地弥补我们在算法上的短板。我们在竞赛评审中也比较注重把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提升国内人工智能科研和应用水平。

新京报:人工智能技术相比于传统技术方案,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倪光南:人工智能与传统技术方案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是“活的”,可以通过不断应用、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进而让效果会越来越好。在这次大赛上,很多参赛单位对多媒体信息的识别准确度都超过了99%,这都是持续学习优化的结果,比采用固定的方法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而这些技术都可以拿来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例如阿里巴巴这次获奖的“知产保护大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知识产权打假,也会比传统方法更加有效。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落地和推广,会对整个行业起到推动作用。

新京报:未来,人工智能最革命性作用将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呢?

倪光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会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是我们新的信息技术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性技术,很难说哪个领域和人工智能没有关系。理论上说,只要是我们人类能够做的,没有什么是人工智能不能做的,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比人类做得更好。人工智能的应用没有一个固定的领域,它的应用范围一定不可估量的。

新京报:人工智能的能力很强大,但也可能会带来诸如用户隐私、AI换脸造假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

倪光南:科技的发展,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把所有问题想好,但我相信是很多问题都在发展过程之中逐步解决的。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样的技术应用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关系问题,也都是在解决的过程之中。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要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主管部门、科技产业应该做好顶层设计,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标准,等等。

新京报:对于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该做哪些工作?

倪光南:我们已经参与到类似这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竞赛工作,将来也会继续支持人工智能竞赛的开展。参加这种比赛的既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还有一些创新团队,我觉得竞赛对于这些单位都会有鼓励和推动的作用,对一些创新团队和创新者来讲,也有了一个舞台来证明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非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们也可以来参加大赛、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把人工智能带入到自己的行业里去。

新京报:你今年80岁了,未来还准备为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做些什么?

倪光南:科技发展太快了,年龄其实没有给我们太多优势。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不像一些传统行业,年轻人的优势反而更大些。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还要继续努力,终身学习,不断地学习,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我们更多的责任是支持年轻人,我希望自己能够跟上我们年轻人的步伐,尽我自己所能,支持他们的创新,使他们创新能够更快地良性循环,实现更好的效益,这就足够了。

copyright ©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