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赛车必中计划

澳洲赛车必中计划

作者:金鹏辉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当前上海经济面临较为复杂严峻的形势,出口增速下滑,工业下行压力较大。但上海经济的韧性好,内生增长潜力巨大,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经济稳中向好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上海在加快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为长三角经济圈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上海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趋势

上海经济开放度高,与美国经济金融联系紧密,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地给上海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下行压力。一是对美出口增速下降。美国是上海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加征关税导致上海对美出口金额下滑幅度大于全国水平。2019年1~5月,上海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其中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3.3%。二是工业下行压力较大。1~5月,上海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8%,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5.9%,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15.8%。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税收贡献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三是商品销售总额增长持续放缓。2019年第一季度,上海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0.8%,较上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四是企业面临双重冲击。生物医疗、通信技术、航空航天等高新领域遭遇美国的技术封锁和原材料禁运。加征关税增加了产业链整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上下游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利润。五是经济主体的预期受到负面影响。一些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和投资决策时,观望情绪有所增强。

尽管如此,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上海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创新活力不断涌现,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一是出口下行压力相对可控。上海市商务委近期的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出口企业因产品独占性高、议价能力强,或通过订单调剂及转移定价方式来降低成本,从而有效抵御加征关税对其业务的冲击。同时,一些上海企业通过开拓其他地区的出口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市场的下滑。二是工业投资引领投资增长。中美贸易摩擦倒逼产业升级。进入2019年,上海一批以集成电路为主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相继启动。1~5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8%,高于总投资增速13.8个百分点,增幅创2012年以来同期新高。三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成长。2019年第一季度,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市生产总值3.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为72.4%,创历史新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上海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和生物行业总产值分别增长34.9%和10.2%。四是利用外资实现“三同步、高增长”。事实表明,中美贸易摩擦无法削弱外国投资者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信心。1~5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增长62.8%、10%和19.7%。其中,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增速保持领先,同比增长49.2%。

中美贸易摩擦危中有机。美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反而为上海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比如,在集成电路创新方面,上海有望培育出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和独角兽;在出口市场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促使上海企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一步巩固欧盟、日韩等传统市场,同时大力开拓非洲、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扎实推进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

一是加快自贸区新片区建设。2018年11月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在上海增设自贸区新片区。新片区将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实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实现货物、资金、人员、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探索引入“竞争中性”机制,按照商业优先原则,尊重市场主体在法律和监管适用方面具有商业合理性的选择权,争取建立与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相一致的金融法治环境与金融管理制度。新片区将重点发展创新经济、离岸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并力争实现法治和税制上的新突破。

二是大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开放型创新生态正在加快形成。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积极布局前沿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世界一流实验室和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科技创新围绕产业转,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吸引全球的金融机构在沪设立支付与应用研发中心,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生物识别、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探索金融科技在金融监管上的应用;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带动“G60科创走廊”发展,支持上海金融开放创新政策适用于“G60科创走廊”。

三是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更高质量一体化。长三角经济圈一市三省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经济各有所长,互有所补。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强时,更应发挥区域经济的合力,以内生经济增长抵御外部风险冲击。围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关键,上海要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按照中央“一极三区一高地”的定位,推动长三角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参与全球竞争。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资源自由流动,支持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金融业务同城化,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鼓励商业银行总行赋予在长三角的分支行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产品创新权和风险处置权。

四是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和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将继续为“一带一路”提供全球金融服务。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融资支持,扩大境外贷款比重,鼓励跨国公司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企业在沪上市融资。创新金融服务,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满足走出去企业在资金融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探索和研究国际资产管理服务,扩大保险市场尤其是再保险市场的开放,建设专业化保险平台,按照公开、平等、透明和权益保护的原则,动员全球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融通、风险对冲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继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一是巩固现有成果,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过去10年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确定的30项目标有四分之三以上(23项)已经或基本完成。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日益齐备,机构和业务高度集聚,创新日益活跃,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国际声誉不断提高,已成为国内外广泛认可的金融中心。根据英国权威咨询公司Z/Yen公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上海已进入全球前五。但与纽约、伦敦等全球前列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在发展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上海将在巩固和完善现有金融设施的基础上,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要发扬“工匠精神”和“绣花精神”,认真执行“三年行动计划”,在确保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向更高目标迈进。对标伦敦、纽约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查找不足,借鉴首尔、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以全面提升服务全球功能为主要抓手,重点突破,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二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大力提升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效率;以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为突破,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自贸区新片区探索“宏观审慎+微观监管”框架下的国际收支管理模式,试行“主体、行为、功能”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加快实现贸易投资和国际收支汇兑便利化自由化,率先在新片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新片区试点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体系,统一本外币政策。进一步简化自由贸易账户开户手续,支持远程开户以及境内外金融机构见证开户。试点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QDII2)。建立和完善上海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优化便利跨境金融服务措施,支持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等业务发展。

三是提升人民币资产定价权,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海作为人民币在岸中心,应致力于大力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资产中的定价权、辐射力和影响力,成为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大力发展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提升人民币定价权与国际影响力。加强交易所的国际合作,鼓励国外交易所推出以“上海金”为基准价的衍生品。积极支持跨国企业资金运营中心或财富管理中心落户上海,推动在沪跨国集团利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和全功能型资金池等开展资金集约化运营,打造全球人民币资金中心。启动境外企业集团和境外银行集团人民币集中购售业务,推进RQDII业务发展。探索设立“境外央行储备管理服务中心”,吸引更多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人民币的全球使用中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按国际通行惯例向国际社会提供人民币公共品服务,满足境外主体获得、使用、持有人民币过程中的需求。

四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业务创新。完善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支持在上海试点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充分利用好科创版和注册制试点的机遇,加强上市企业培育,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率先上市,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型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债券市场改革开放,研究开通沪港债券通南向通,适时创设债券市场“科创板”和“一带一路板”,支持发展“丝路”主题债券,推进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互联互通。大力推进衍生品工具创新,研究建立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为境内外经济主体实现“财务中性”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对冲工具。推动境外投资者和发行人全面参与上海金融市场,扩大参与比例和规模,简化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准入管理。探索引入“经济居民”注册制和“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体系”赋码机制。加快金融市场交易、服务、咨询等配套设施建设,探索试验更加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

五是吸引高端人才,争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智慧型政府。进一步充实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职能,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效率。大力清费减税,多策并举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子公司。加快高端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和挽留科技专家和金融专才,将上海建设金融人才中心,努力争取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继续保持前列。

六是强化监管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挑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继续加强对金融乱象的整治力度,防止结构复杂产品死灰复燃;控制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切实维护跨境投融资活动的正常秩序;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用,推进金融风险监测数据库建设,防范跨市场、跨区域、跨经济主体之间的风险共振;持续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动向,高度关注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坚决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稳定金融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copyright ©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